唐
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
隋恭帝义宁二年(公元618年),李渊受隋禅即帝位,国号唐,都长安(今西安)。唐太宗贞不雅二年(公元628年)李世民长入世界。总揽地区最盛时南部同隋,西部曾到达里海,东北曾到达日本海,北部包有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唐哀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被后梁所代。历二十一帝,二百九十年,其中包括武则天称帝之武周十六年。
唐高祖李渊
祖父北周唐国公李虎,父李离,母独孤氏。北周武帝天和元年(公元566年)生。隋炀帝伟业十四年(公元618年)称帝,开辟唐朝,年号武德。武德九年(公元626年)让位李世民,自称太上皇,唐太宗贞不雅九年(公元635年)病死,长年七十岁。庙号高祖,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天子,葬献陵(在今陕西三原县城东25公里之土原上)。
武德元年戊寅公元618年
武德二年己卯公元619年
武德三年庚辰公元620年
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
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
武德六年癸未公元623年
武德七年甲申公元624年
武德八年乙酉公元625年
武德九年丙戌公元626年
唐太宗李世民
高祖次子,母窦氏。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9年)生。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即位,次年改元贞不雅。贞不雅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病死。长年五十一岁。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天子,葬昭陵(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九峻山上)。
贞不雅元年丁亥公元627年
贞不雅二年戊子公元628年
贞不雅三年已丑公元629年
贞不雅四年庚寅公元630年
贞不雅五年辛卯公元631年
贞不雅六年壬辰公元632年
贞不雅七年癸巳公元633年
贞不雅八年甲午公元634年
贞不雅九年乙未公元635年
贞不雅十年丙申公元636年
贞不雅十一年丁酉公元637年
贞不雅十二年戊戌公元638年
贞不雅十三年己亥公元639年
贞不雅十四年庚子公元640年
贞不雅十五年辛丑公元641年
贞不雅十六年壬寅公元642年
贞不雅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
贞不雅十八年甲辰公元644年
贞不雅十九年乙巳公元645年
贞不雅二十年丙午公元646年
贞不雅二十一年丁未公元647年
贞不雅二十二年戊申公元648年
贞不雅二十三年己酉公元649年
唐高宗李治
太宗第九子,母长孙皇后。唐太宗贞不雅二年(公元628年)生。贞不雅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即位。唐高宗弘谈元年(公元683年)病死,长年五十六岁。庙号高宗,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天子,葬乾陵(在今陕西乾县西北梁山上)。
永徽元年庚戌公元650年
永徽二年辛亥公元651年
永徽三年壬子公元652年
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
永徽五年甲寅公元654年
永徽六年乙卯公元655年
显庆元年丙辰公元656年
显庆二年丁巳公元657年
显庆三年戊午公元658年
显庆四年己未公元659年
显庆五年庚申公元660年
显庆六年辛酉公元661年
龙朔元年辛酉公元661年
龙朔二年壬戌公元662年
龙朔三年癸亥公元663年
麟德元年甲子公元664年
麟德二年乙丑公元665年
乾封元年丙寅公元666年
乾封二年丁卯公元667年
乾封三年戊辰公元668年
总章元年戊辰公元668年
总章二年己巳公元669年
总章三年庚午公元670年
咸亨元年庚午公元670年
咸亨二年辛未公元671年
咸亨三年壬申公元672年
咸亨四年癸酉公元673年
咸亨五年甲戌公元674年
上元元年甲戌公元674年
上元二年乙亥公元675年
上元三年丙子公元676年
仪凤元年丙子公元676年
仪凤二年丁丑公元677年
仪凤三年戊寅公元678年
仪凤四年己卯公元679年
调露元年己卯公元679年
调露二年庚辰公元680年
永隆元年庚辰公元680年
永隆二年辛巳公元681年
开耀元年辛巳公元681年
开耀二年壬午公元682年
永淳元年壬午公元682年
永淳二年癸未公元683年
弘谈元年癸未公元683年
武周则天天子武瞾
高宗皇后,父武士護,母杨氏。唐太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生。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弘谈元年(公元683年),中宗即位,则天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立睿宗,则天仍临朝称制。唐睿宗载初二年(公元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天子,国号周,年号天授,都洛阳,史称武周或南周。周则天帝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中宗复位,被尊为则天大圣天子,同庚病死,长年八十二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谥号则天顺圣皇后,葬乾陵,与高宗合墓。
天授元年庚寅公元690年
天授二年辛卯公元691年
天授三年壬辰公元692年
如意元年壬辰公元692年
长命元年壬辰公元692年
长命二年癸巳公元693年
长命三年甲午公元694年
延载元年甲午公元694年
证圣元年乙未公元695年
天册万岁元年乙未公元695年
万岁登封元年乙未公元695年
万岁通天元年丙申公元696年
万岁通天二年丁酉公元696年
神功元年丁酉公元697年
圣历元年戊戌公元697年
圣历二年己亥公元698年
圣历三年庚子公元699年
久视元年庚子公元700年
久视二年辛丑公元701年
大足元年辛丑公元701年
长安元年辛丑公元701年
长安二年壬寅公元702年
长安三年癸卯公元703年
长安四年甲辰公元704年
神龙元年乙巳公元705年
唐中宗李显(李哲)
高宗第七子,母武则天。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生。弘谈元年(公元683年)即位。唐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武周则天帝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位,沿用武则天年号。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被韦后毒死,长年五十五岁。庙号中宗,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天子,葬定陵(在今陕西富平县龙泉山上)。中宗身后韦后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年号唐隆(后故唐元),十天后少帝逊位。
嗣圣元年甲申公元684年
神龙元年乙巳公元705年
神龙二年丙午公元706年
神龙三年丁未公元707年
景龙元年丁未公元707年
景龙二年戊申公元708年
景龙三年己酉公元709年
景龙四年庚戌公元710年
唐睿宗李旦
高宗第九子,母武则天。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生。唐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废三子李显,立四子李旦为帝,改元漂后。唐睿宗载初二年(公元690年),李旦被武则天废,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李隆基杀韦后,迫少帝逊位,拥李旦为帝,唐睿宗延和元年(公元712年),李旦让位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病死,长年五十五岁。庙号睿宗,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天子,葬桥陵(今陕西蒲城县北之丰山)。
漂后元年甲申公元584年
光宅元年甲申公元684年
垂拱元年乙酉公元685年
垂拱二年丙戌公元686年
垂拱三年丁亥公元687年
垂拱四年戊子公元688年
永昌元年己丑公元689年
载初元年己丑公元689年
载初二年庚寅公元690年
景云元年庚戌公元710年
景云二年辛亥公元711年
景云三年壬子公元712年
太极元年壬子公元712年
延和元年壬子公元712年
唐玄宗李隆基
睿宗第三子,母窦氏。唐睿宗垂拱元年(公元685年)生。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受禅即位。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次年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即位,玄宗被尊为太上皇。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长年七十八岁。庙号玄宗,谥号至谈大圣大明孝天子,葬泰 (今陕西蒲城县东北金粟山)。
先天元年壬子公元712年
先天二年癸丑公元713年
开元元年癸丑公元713年
开元二年甲寅公元714年
开元三年乙卯公元715年
开元四年丙辰公元716年
开元五年丁巳公元717年
开元六年戊午公元718年
开元七年己未公元719年
开元八年庚申公元720年
开元九年辛酉公元721年
开元十年壬戌公元722年
开元十一年癸亥公元723年
开元十二年甲子公元724年
开元十三年乙丑公元725年
开元十四年丙寅公元726年
开元十五年丁卯公元727年
开元十六年戊辰公元728年
开元十七年己巳公元729年
开元十八年庚午公元730年
开元十九年辛未公元731年
开元二十年壬申公元732年
开元二十一年癸酉公元733年
开元二十二年甲戌公元734年
开元二十三年乙亥公元735年
开元二十四年丙子公元736年
开元二十五年丁丑公元737年
开元二十六年戊寅公元738年
开元二十七年己卯公元739年
开元二十八年庚辰公元740年
开元二十九年辛巳公元741年
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
天宝二年癸未公元743年
天宝三年甲申公元744年
天宝四年乙酉公元745年
天宝五年丙戌公元746年
天宝六年丁亥公元747年
天宝七年戊子公元748年
天宝八年己丑公元749年
天宝九年庚寅公元750年
天宝十年辛卯公元751年
天宝十一年壬辰公元752年
天宝十二年癸巳公元753年
天宝十三年甲午公元754年
天宝十四年乙未公元755年
天宝十五年丙申公元756年
唐肃宗李亨
玄宗第三子,母杨氏。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生。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即位。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长年五十二岁。庙号肃宗,谥号漂后武德大圣大宜孝天子,葬建陵(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之武将山上)。
至德元年丙申公元756年
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
至德三年戊戌公元758年
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
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
乾元三年庚子公元760年
上元元年庚子公元760年
上元二年辛丑公元761年
上元三年壬寅公元762年
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
唐代宗李豫
肃宗宗子,母昊氏。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生。唐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即位。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病死,长年五十四岁。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天子,葬元陵(在今陕西富平县西北之檀山)。
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
宝应二年癸卯公元763年
广德元年癸卯公元763年
广德二年甲辰公元764年
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
永泰二年丙午公元766年
大历元年丙午公元766年
大历二年丁未公元767年
大历三年戊申公元768年
大历四年己酉公元769年
大历五年庚戌公元770年
大历六年辛亥公元771年
七年壬子大历公元772年
大历八年癸丑公元773年
大历九年甲寅公元774年
大历十年乙卯公元775年
大历十一年丙辰公元776年
大历十二年丁巳公元777年
大历十三年戊午公元778年
大历十四年己未公元779年
唐德宗李适
代宗宗子,母沈氏。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生。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即位。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病死,长年六十四岁。庙号德宗,谥号神武圣文天子。葬崇陵(在今陕西泽阳县北嵯蛾山)。
建中元年庚申公元780年
建中二年辛酉公元781年
建中三年壬戌公元782年
建中四年癸亥公元783年
兴元元年甲子公元784年
贞元元年乙丑公元785年
贞元二年丙寅公元786年
贞元三年丁卯公元787年
贞元四年戊辰公元788年
贞元五年己巳公元789年
贞元六年庚午公元790年
贞元七年辛未公元791年
贞元八年壬申公元792年
贞元九年癸酉公元793年
贞元十年甲戌公元794年
贞元十一年乙亥公元795年
贞元十二年丙子公元796年
贞元十三年丁丑公元797年
贞元十四年戊寅公元798年
贞元十五年己卯公元799年
贞元十六年庚辰公元800年
贞元十七年辛巳公元801年
贞元十八年壬午公元802年
贞元十九年癸未公元803年
贞元二十年甲申公元804年
贞元二十一年乙酉公元805年
唐顺宗李诵
德宗宗子,母王氏。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生。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即位,同庚被动退位。次年病死,长年四十六岁。庙号顺宗,谥号至德弘谈大圣大安孝天子。葬丰陵(在今陕西省富平县东瓮金山。)
永贞元年乙酉公元805年
唐宪宗李纯
顺宗宗子,母王氏。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生。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顺宗退位后,受寺东谈主拥立为帝。次年故元元和。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被寺东谈主杀害,长年四十三岁。庙号宪宗,谥号昭著作武大圣至神孝天子,葬景陵(在今陕西蒲城县西北金帜山)。
元和元年丙戌公元806年
元和二年丁亥公元807年
元和三年戊子公元808年
元和四年己丑公元809年
元和五年庚寅公元810年
元和六年辛卯公元811年
元和七年壬辰公元812年
元和八年癸巳公元813年
元和九年甲午公元814年
元和十年乙未公元815年
元和十一年丙申公元816年
元和十二年丁酉公元817年
元和十三年戊戌公元818年
元和十四年己亥公元819年
元和十五年庚子公元820年
唐穆宗李恒
宪宗第三子,母郭氏。唐德宗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生。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即位,次年改元长庆。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病死,长年三十岁。庙号稼宗,谥号替圣文惠孝天子,葬光陵(在今陕西蒲城县北之尧山)。
长庆元年辛丑公元821年
长庆二年壬寅公元822年
长庆三年癸卯公元823年
长庆四年甲辰公元824年
唐敬宗李湛
穆宗宗子,母王氏。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生。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即位,往时沿用穆宗年号。宝历二年(公元826年)被寺东谈主杀害,长年十八岁。庙号敬宗,谥号睿武昭愍孝天子。葬庄陵(在今陕西三原县东北)。
宝历元年乙巳公元825年
宝历二年丙午公元826年
唐文宗李昂
穆宗第二子,母萧氏。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生。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即位,往时用敬宗年号。唐文宗开成五年(公840年)病死,长年三十二岁。庙号文宗,谥号元圣昭献孝天子。葬章陵(在今陕西富平县西北之天乳山)。
大和元年丁未公元827年
大和二年戊申公元828年
大和三年己西公元829年
大和四年庚戌公元830年
大和五年辛亥公元831年
大和六年壬子公元832年
大和七年癸丑公元833年
大和八年甲寅公元834年
大和九年乙卯公元835年
开成元年丙辰公元836年
开成二年丁巳公元837年
开成三年戊午公元838年
开成四年己未公元839年
开成五年庚申公元840年
唐武宗李炎
穆宗第五子,母韦氏。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生。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即位,往时沿用文宗年号。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病死,长年三十三岁。庙号武宗,谥号至谈昭肃孝天子。葬端陵(在今陕西一原县东)。
会昌元年辛酉公元841年
会昌二年壬戌公元842年
会昌三年癸亥公元843年
会昌四年甲子公元844年
会昌五年乙丑公元845年
会昌六年丙寅公元846年
唐宣宗李忱
宪宗第十三子,母郑氏。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生。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即位。往时沿用武宗年号。唐宜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六月病死,长年五十岁。庙号宜宗,谥号元圣至明成武献文贤明章仁神聪懿谈大孝天子。葬贞陵(在今陕西怪阳县西北)。
大中元年丁卯公元847年
大中二年戊辰公元848年
大中三年己巳公元849年
大中四年庚午公元850年
大中五年辛未公元851年
大中六年壬申公元852年
大中七年癸酉公元853年
大中八年甲戌公元854年
大中九年乙亥公元855年
大中十年丙子公元856年
大中十一年丁丑公元857年
大中十二年戊寅公元858年
大中十三年己卯公元859年
大中十四年庚辰公元860年
唐懿宗李漼
宜宗宗子,母晁氏。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生。唐宜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即位,次年十一月改元咸通。唐懿宗成通十四年(公元873年)病死,长年四十一岁。庙号懿宗,谥号昭圣恭惠孝天子。葬简陵(在今夹西富平县西北)。
咸通元年庚辰公元860年
咸通二年辛巳公元861年
咸通三年壬午公元862年
咸通四年癸未公元863年
咸通五年甲申公元864年
咸通六年乙酉公元865年
咸通七年丙戌公元866年
咸通八年丁亥公元867年
咸通九年戊子公元868年
咸通十年己丑公元869年
咸通十一年庚寅公元870年
咸通十二年辛卯公元871年
咸通十三年壬辰公元872年
咸通十四年癸巳公元873年
咸通十五年甲午公元874年
唐僖宗李儇
懿宗第五子,母王氏。唐懿宗威通三年(公元862年)生。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即位,次年改元乾符。唐僖宗文德元年(公元888年)死,长年二十七岁,庙号僖宗,谥号惠圣恭定孝天子。葬于靖饱读(今陕西乾县东北)。
乾符元年甲午公元874年
乾符二年乙未公元875年
乾符三年丙申公元876年
乾符四年丁酉公元877年
乾符五年戊戌公元878年
乾符六年己亥公元879年
广明元年庚子公元880年
广明二年辛丑公元881年
中庸元年辛丑公元881年
中庸二年壬寅公元882年
中庸三年癸卯公元883年
中庸四年甲辰公元884年
中庸五年乙巳公元885年
光启元年乙巳公元885年
光启二年丙午公元886年
光启三年丁未公元887年
光启四年戊申公元888年
文德元年戊申公元888年
唐昭宗李晔
懿宗第七子,母王氏。唐懿宗成通八年(公元867年)生。唐僖宗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即位。唐昭宗天助元年(公元904年)被朱温所杀,长年三十八岁。庙号昭宗,谥号圣穆景文孝天子。葬和陵(在今河南偃师县太平山)。
龙纪元年己酉公元889年
大顺元年庚戌公元890年
大顺二年辛亥公元891年
景福元年壬子公元892年
景福二年癸丑公元893年
乾宁元年甲寅公元894年
乾宁二年乙卯公元895年
乾宁三年丙辰公元896年
乾宁四年丁巳公元897年
乾宁五年戊午公元898年
光化元年戊午公元898年
光化二年己未公元899年
光化三年庚申公元900年
光化四年辛酉公元901年
天复元年辛酉公元901年
天复二年壬戌公元902年
天复三年癸亥公元903年
天复四年甲子公元904年
天助元年甲子公元904年
唐哀帝李柷
昭宗第九子,母何氏。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生。唐昭宗天助元年(公元904年)被朱温拥立为帝,沿用昭宗年号。天助四年(公元907年)禅位于朱温,唐一火。次年被朱温毒死,长年十七岁。庙号哀帝,谥号昭宜光烈孝天子。葬温陵(在今山东定陶县)。
天助元年甲子公元904年
天助二年乙丑公元905年
天助三年丙寅公元906年
天助四年丁卯公元907年
五代十国
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
自唐哀帝天助四年(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开辟后梁,至周恭帝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民胤代周开辟北宋,这段时分称五代十国,在此时刻,中国朔方接踵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同期,中国南边和山西地区先后有前蜀、后蜀、吴、闽、楚、南唐、荆南、南汉、吴越、北汉等十个独立的政权,史称十国。五代十国事唐、宋两朝之间从分袂到长入的过渡时分。
后梁
公元907年至公元923年
后梁是朱温开辟的。唐哀帝天助四年(公元907年),朱温废唐自强,国号梁,定都汴(今开封),史称后梁,又称朱梁。总揽地区有今河南、湖北、山东的大部分及安散、江苏、河北、山西、甘肃、宁夏的一部分。后梁末帝龙德三年(公元923年)为后唐所灭。历三帝,十七年。
后梁太祖朱温
父朱诚,母王氏。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生。唐哀帝天助四年(公元907年),朱温废哀帝自强为帝。梁太祖乾化二年(公元912年)被其子朱友珪所杀,长年六十一岁。庙号太祖,谈号神武元圣孝天子。葬宣陵(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伊阙)。
开平元年丁卯公元907年
开平二年戊辰公元908年
开平三年已巳公元909年
开平四年庚午公元910年
开平五年辛未公元911年
乾化元年辛未公元911年
乾化二年壬申公元912年
后梁郢王朱友珪
梁太祖第三子,母原为妓女。梁太祖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杀父自强。梁郢王凤历元年(公元913年)被弟朱友贞废为庶东谈主,并杀死。
凤历元年癸酉公元913年
后梁末帝朱友贞
梁太祖第四子,母张氏。唐僖宗文德元年(公元888年)生。梁郢王凤历元年(公元913年)以讨逆为名,杀兄即位,用太祖年号。梁末帝龙德三年(公元923年)自尽,长年三十六岁。谥号末帝。后梁一火。
乾化三年癸酉公元913年
乾化四年甲戌公元914年
乾化五年乙亥公元915年
贞明元年乙亥公元915年
贞明二年丙子公元916年
贞明三年丁丑公元917年
贞明四年戊寅公元918年
贞明五年已卯公元919年
贞明六年庚辰公元920年
贞明七年辛巳公元921年
龙德元年辛已公元921年
龙德二年壬午公元922年
龙德三年癸未公元923年
后唐
公元923年至公元936年
后唐是沙陀族李存勖创建的。后梁末帝龙德三年(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灭梁后幸驾洛阳。总揽地区有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安徽北部。后唐末帝清泰三年(公元936年)被后晋所灭。历四帝,十四年。
后唐庄宗李存勖
父李克用,母曹氏,唐僖宗光启元年(公元885年)生。后梁末帝龙德三年(公元923年)即位。后唐庄宗同光四年(公元926年)为手下所杀,长年四十二岁。庙号庄宗,谥号光圣神冈孝天子。葬雍陵(在今河南新安县)。
同光元年癸未公元923年
同光二年甲申公元924年
同光三年乙酉公元925年
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
后唐明宗李嗣源(李亶)
李克用养子,父李电(《新五代史》日霓),母刘氏。唐懿宗成通八年(公元867年)生。后唐庄宗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即位,改元天成。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受惊而死,长年六十七岁。庙号明宗,谥号圣德和武钦孝天子。葬徽陵(在今河南新安县东北)。
天成元年丙戌公元926年
天成二年丁亥公元927年
天成三年戊子公元928年
天成四年己丑公元929年
天成五年庚寅公元930年
长兴元年庚寅公元930年
长兴二年辛卯公元931年
长兴三年壬辰公元932年
长兴四年癸巳公元933年
后唐闵帝李从厚
明宗第三子,母夏氏。后梁末帝乾化四年(公元914年)生。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即位。后唐闵帝应顺元年(公元934年)被李从珂手下所杀,长年二十一岁。谥号闵帝。葬徽陵南。
应顺元年甲午公元934年
后唐末帝李从珂
明宗养子,生父姓王,母魏氏。唐僖宗光启元年(公元885年)生。后唐闵帝应顺元年(公元934年)即位。后唐末帝清泰三年(公元936年)自焚而死,长年五十二岁。葬徽陵南。后唐一火。
清泰元年甲午公元934年
清泰二年乙未公元935年
清泰三年丙申公元936年
后晋
公元936年至公元946年
后晋是沙陀族石敬瑭创建的。后唐末帝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石敬瑭串连契丹灭后唐称帝,都汴(今开封),国号晋,史称后晋。总揽地区除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外,与后唐略同。后晋出帝开运三年(公元946年)为契丹所灭。历二帝,十一年。
后晋高祖石敬塘
明宗婿,父石绍雍,母何氏。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生。后唐末帝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在洛阳称帝,次年幸驾汴(今开封),年号天福。天福七年(公元942年)病死,长年五十一岁。庙号高祖,谥号圣著作武明德孝天子。葬显陵(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北)。
天福元年丙申公元936年
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
天福三年戊戌公元938年
天福四年己亥公元939年
天福五年庚子公元940年
天福六年辛丑公元941年
天福七年壬寅公元942年
后晋出帝石重贵
父为晋高祖之兄石敬儒,母安氏。后梁太祖乾化四年(公元914年)生。后晋高祖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即位,沿用高祖年号。后晋出帝开运三年(公元946年)被契丹俘,后晋一火。辽穆宗应历十四年(公元964年)死于辽(公元947年契丹改称辽)地建州(今辽宁锦州市东),长年五十一岁。谥号出天子。
天福七年壬寅公元942年
天福八年癸卯公元943年
天福九年甲辰公元944年
开运元年甲辰公元944年
开运二年乙巳公元945年
开运三年丙午公元946年
后汉
公元947年至公元950年
后汉是沙陀族刘知远创建的。后晋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刘知远称帝,都汴(今开封),国号汉,史称后汉。总揽地区有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南部、湖北北部、陕西北部、安徽北部。后汉隐帝乾佑三年(公元950年)为后周所灭。历二帝,四年。
后汉高祖刘知远(刘暠)
父刘琪,母安氏。唐昭宗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生。后晋出帝开运三年(公元946年),石重贵被俘。次年,刘知远在太原称帝,沿用后晋高祖天福年号。后汉高祖乾佑元年(公元948年)病死,长年五十四岁。庙号高祖,谈号睿文圣武昭肃孝天子。葬睿陵(在今河南登封县东测景台左)。
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
乾佑元年戊申公元948年
后汉隐帝刘承祐
高祖第二子,母李氏。后唐明宗长兴二年(公元931年)生。后汉高祖乾佑元年(公元948年)即位。乾佑三年(公元950年)被溃军所杀,长年二十岁。后汉一火。益号隐天子。葬颖陵(在今河南禹县)。
乾佑元年戊申公元948年
乾佑二年已西公元949年
乾佑三年庚戌公元950年
后周
公元951年至公元960年
后周是郭成所创建:后汉隐帝乾佑三年(公元950年)郭威灭汉,次年称帝,都汴(今开封),国号周,史称后周。总揽地区有今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安徽、江苏江北部分。后周恭帝显德七年(公元960年)为赵匡胤所代。历三帝,十年。
后周太祖郭威
父郭简,母王氏。唐哀帝天助元年(公元904年)生。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公元951年)被将士拥立为帝。后周太祖显德元年(公元954年)病死,长年五十一岁。庙号太祖,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天子。葬嵩陵(在今河南新郑县城北郭店村)。
广顺元年辛亥公元951年
广顺二年壬子公元952年
广顺三年癸丑公元953年
显德元年甲寅公元954年
后周世宗柴荣
太祖内侄,后收为养子,父柴守礼,官至太傅。姑柴氏为太祖皇后。后梁末帝贞明七年(公元921年)生。后周太祖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即位,沿用太祖年号。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病死,长年三十九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天子。葬庆陵(在今河南新郑县城北郭店村)。
显德元年甲寅公元954年
显德二年乙卯公元955年
显德三年丙辰公元956年
显德四年丁巳公元957年
显德五年戊午公元958年
显德六年己未公元959年
后周恭帝柴宗训
世宗第四子,母符氏。后周太祖广顺三年(公元953年)生。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即位,沿用太祖年号。显德七年(公元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建宋代周,周一火。北宋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死,长年二十一岁。谥号恭帝。葬庆陵侧,称顺陵。
显德六年己未公元959年
显德七年庚申公元960年
前蜀
公元907年至公元925年
前蜀为王建所创建。都成都,国号蜀,史称前蜀。总揽地区有今四川和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前蜀后主咸康元年(公元925年)为后唐所灭。历二主,十九年。
前蜀高祖王建
父王金。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生。后梁太祖开乎元年(公元907年)朱温建梁后,王建称帝于成都,往时用唐昭宗天复年号。前蜀高祖光天元年(公元918年)病死,长年七十二岁。庙号高祖,谥号神武圣文孝德明惠天子。葬永陵(今四川成都老西门外)。
武成元年戊辰公元908年
武成二年己巳公元909年
武成三年庚午公元910年
永平元年辛未公元911年
永平二年壬申公元912年
永平三年癸酉公元913年
永平四年甲戌公元914年
永平五年乙亥公元915年
通正元年丙子公元916年
天汉元年丁丑公元917年
光天元年戊寅公元918年
前蜀后主王衍
王建第十一子,母徐氏。前蜀高祖光天元年(公元918年)即位。前蜀后主咸康元年(公元925年)后唐庄宗遣兵攻蜀,王衍治服,前蜀一火。次年被杀。谥号圣德明孝天子。葬今长安县三赵村。
乾德元年己卯公元919年
乾德二年庚辰公元920年
乾德三年辛已公元921年
乾德四年壬午公元922年
乾德五年癸未公元923年
乾德六年甲申公元924年
咸康元年乙酉公元925年
后蜀
公元934年至公元965年
后蜀为孟知祥所创建。定都成都,国号蜀史称后蜀。总揽地区有今四川和陕西南部、甘肃东部、湖北西部。后蜀后主广政二十八年(公元965年)被北宋所灭。历二主,三十二年。
后蜀高祖孟知祥
父孟谈。唐懿宗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生,后唐闵帝应顺元年(公元934年)称帝。往时死,长年六十一岁。庙号高祖,谥号文武圣德英烈明孝天子。葬和陵。
明德元年甲午公元934年
后蜀后主孟昶
孟知祥第三子,母李氏。后梁末帝贞明五年(公元919年)生。后蜀高祖明德元年(公元934年)即位,沿用高祖年号。后蜀后主广政二十八年(公元965年)降宋,被送往开封后死,长年四十七岁。谥号睿文威武仁圣明孝天子。葬今河南洛阳市近邻。
明德元年甲午公元934年
明德二年乙未公元935年
明德三年丙申公元936年
明德四年丁酉公元937年
广政元年戊戌公元938年
广政二年己亥公元939年
广政三年庚子公元940年
广政四年辛丑公元941年
广政五年壬寅公元942年
广政六年癸卯公元943年
广政七年甲辰公元944年
广政八年乙巳公元945年
广政九年丙午公元946年
广政十年丁未公元947年
广政十一年戊申公元948年
广政十二年己酉公元949年
广政十三年庚戌公元950年
广政十四年辛亥公元951年
广政十五年壬子公元952年
广政十六年癸丑公元953年
广政十七年甲寅公元954年
广政十八年乙卯公元955年
广政十九年丙辰公元956年
广政二十年丁巳公元957年
广政二十一年戊午公元958年
广政二十二年己未公元959年
广政二十三年庚申公元960年
广政二十四年辛酉公元961年
广政二十五年壬戌公元962年
广政二十六年癸亥公元963年
广政二十七年甲子公元964年
广政二十八年乙丑公元965年
吴(南吴)
公元902年至公元937年
吴国事杨行密创建的。定都江都(今江苏扬州)。总揽地区有今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吴睿帝天祚三年(公元937年)为南唐取代。历四主,二十六年。
吴太祖杨行密
父杨慰。唐宜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生。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受唐封为吴王。用唐昭宗年号。天助二年(公元905年)病死,长年五十四岁。庙号太祖,谥号武天子。葬兴陵。
天复二年壬戌公元902年
天复三年癸亥公元903年
天复四年甲子公元904年
天助元年甲子公元904年
天助二年乙丑公元905年
吴烈宗杨渥
杨行密宗子。唐僖宗光启二年(公元886年)生。天助二年(公元905年)即位,仍沿用唐昭宗年号。天助五年(公元908年)被杀,长年二十三岁。庙号烈宗,谥号景天子。葬昭陵。
天助二年乙丑公元905年
天助三年丙寅公元906年
天助四年丁卯公元907年
天助五年戊辰公元908年
吴高祖杨渭
别号隆演,杨行密次子,母史氏。唐昭宗乾宁四年(公元897年)生。天助五年(公元908年)即位,沿用唐昭宗年号。天助十六年(公元919年)杨渭称吴国王,建元武义,吴高祖武义二年(公元920年)死,长年二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宜天子。葬肃陵。
天助五年戊辰公元908年
天助六年己巳公元909年
天助七年庚午公元910年
大佑八年辛未公元911年
天助九年壬申公元912年
天助十年癸酉公元913年
天助十一年甲戌公元914年
天助十二年乙亥公元915年
天助十三年丙子公元916年
天助十四年丁丑公元917年
天助十五年戊寅公元918年
天助十六年己卯公元919年
武义元年己卯公元919年
武义二年庚辰公元920年
吴睿帝杨溥
杨行密第四子,母王氏,唐昭宗光化三年(公元900年)生。吴高祖武义二年(公元920年)即位,沿用吴高祖年号。吴睿帝天祚三年(公元937年)禅位于皆王徐知诰,吴一火。不久病死,长年三十八岁。谥号睿天子,又谥高尚想玄弘古让天子。葬平陵。
武义二年庚辰公元920年
武义三年辛巳公元921年
顺义元年辛已公元921年
顺义二年壬午公元922年
顺义三年癸未公元923年
顺义四年甲申公元924年
顺义五年乙酉公元925年
顺义六年丙戌公元926年
顺义七年丁亥公元927年
乾贞元年丁亥公元927年
乾贞二年戊子公元928年
乾贞三年己丑公元929年
大和元年已丑公元929年
大和二年庚寅公元930年
大和三年辛卯公元931年
大和四年壬辰公元932年
大和五年癸巳公元933年
大和六年甲午公元934年
大和七年乙未公元935年
天柞元年乙未公元935年
天祚二年丙申公元936年
天祚三年丁酉公元937年
南唐
公元937年至公元975年
南唐为徐知诰所创建。都金陵(今南京),国号唐,史称南唐。徐知诰原名李昪。总揽地区、极盛时有今江苏、安徽淮河以南、福建、江西、湖南及湖北东部。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为北宋所灭。历三主,三十九年。
南唐烈祖李昪
父李荣,母刘氏。唐僖宗光启四年(公元888年)生。先被杨行密收为养子,后被吴大丞相徐温收为养子,更名徐知诰。吴睿帝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徐知诰废吴帝自强,都金陵,改元昇元,国号大皆。昇元三年(公元939年)复姓李,更名算,国号改为唐。昇元七年(公元943年),服丹药中毒死,长年五十六岁。庙号烈祖,谥号光文肃武孝高天子。葬永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郊牛首山)。
昇元元年丁酉公元937年
昇元二年戊戌公元938年
昇元三年已亥公元939年
昇元四年庚子公元940年
昇元五年辛丑公元941年
昇元六年壬寅公元942年
昇元七年癸卯公元943年
南唐元宗李璟
李昇宗子,母朱氏。后梁末帝贞明二年(公元916年)生。南唐烈祖昇元七年(公元943年)即位,改元保大。南唐元宗中兴元年(公元958年)被动向后周称臣,去帝堪称国主,亦称南唐中主。改用北周和北宋年号。北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死,长年四十六岁。庙号元宗,谥号明谈崇德文宜孝天子。葬顺陵(今南京市牛首山)。
保大元年癸卯公元943年
保大二年甲辰公元944年
保大三年乙巳公元945年
保大四年丙午公元946年
保大五年丁未公元947年
保大六年戊申公元948年
保大七年己酉公元949年
保大八年庚戌公元950年
保大九年辛亥公元951年
保大十年壬子公元952年
保大十一年癸丑公元953年
保大十二年甲寅公元954年
保大十三年乙卯公元955年
保大十四年丙辰公元956年
保大十五年丁巳公元957年
中兴元年戊午公元958年
交泰元年戊午公元958年
显德五年戊午公元958年
显德六年己未公元959年
显德七年庚申公元960年
建隆元年庚申公元960年
建隆二年辛酉公元961年
南唐后主李煜
李璟第六子,母钟氏。南唐煎祖昇元元年(公元937年)生。北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即位,用北宋年号。开宝八年(公元975年)降宋。南唐一火。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被毒死,长年四十二岁,谥号后主(葬今河南省洛阳市北部山)。
建隆二年辛酉公元961年
建隆三年壬戌公元962年
建隆四年癸亥公元963年
乾德元年癸亥公元963年
乾德二年甲子公元964年
乾德三年乙丑公元965年
乾德四年丙寅公元966年
乾德五年丁卯公元967年
乾德六年戊辰公元968年
开宝元年戊辰公元968年
开宝二年己巳公元969年
开宝三年庚午公元970年
开宝四年辛末公元971年
开宝五年壬申公元972年
开宝六年癸酉公元973年
开宝七年甲戌公元974年
开宝八年乙亥公元975年
闽
公元909年至公元945年
闽是王审知开辟的。定都长乐(今福州)。总揽地区为今福建全境。闽般帝天德三年(公元945年)为南唐所灭。历六主,三十七年。
闽太祖王审知
父王恁。唐懿宗咸通三年(公元862年)生。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公元909年)梁太祖封为闽王,闽乃开辟。用后梁和后唐年号。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死,长年六十四岁。庙号太祖,谥号昭武孝天子。葬宣陵。
开平三年己巳公元909年
开平四年庚午公元910年
开平五年辛未公元911年
乾化元年辛未公元911年
乾化二年壬申公元912年
乾化三年癸酉公元913年
乾化四年甲戌公元914年
乾化五年乙亥公元915年
贞明元年乙亥公元915年
贞明二年丙子公元916年
贞明三年丁丑公元917年
贞明四年戊寅公元918年
贞明五年己卯公元919年
贞明六年庚辰公元920年
贞明七年辛巳公元921年
龙德元年辛巳公元921年
龙德二年壬午公元922年
龙德三年癸未公元923年
同光元年癸未公元923年
同光二年甲申公元924年
同光三年乙酉公元925年
闽嗣王王延翰
王审知宗子。后唐庄宗同光四年(公元926年)自称大闽国王,用后唐年号。同庚被王延钧等杀死。谥号嗣王。
天成元年丙戌公元926年
闽惠宗王延钧
王审知次子,母黄氏。后更名璘。闽嗣王天成元年(公元926年)即位,用后唐年号。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公元933年)称帝,改元龙启,国号闽。闽惠宗永和元年(公元935年)被其宗子王继鹏所杀。庙号惠宗,谥号皆肃明孝天子。
天成元年丙戌公元926年
天成二年丁亥公元927年
天成三年戊子公元928年
天成四年己丑公元929年
天成五年庚寅公元930年
长兴元年庚寅公元930年
长兴二年辛卯公元931年
长兴三年壬辰公元932年
龙启元年癸巳公元933年
龙启二年甲午公元934年
永和元年乙未公元935年
闽康宗王昶
原名王继鹏,王延钧宗子。闽惠宗永和元年(公元935年)弑父自强。闽康宗通文四年(公元939年)被其弟王继业所杀。庙号康宗,谥号圣神英睿漂后广武应谈大弘孝天子。
永和元年乙未公元935年
永和二年丙申公元936年
通文元年丙申公元936年
通文二年丁酉公元937年
通文二年戊戌公元938年
通文四年己亥公元939年
闽景宗王曦
原名王延曦,王审知子。闽康宗通文四年(公元939年)即位。闽景宗永隆六年(公元944年)被其部将朱文进所杀。庙号景宗,谥号睿文广武明圣元德大孝天子。朱文进自强为闽王。
永隆元年己亥公元939年
永隆二年庚子公元940年
永隆三年辛丑公元941年
永隆四年壬寅公元942年
永隆五年癸卯公元943年
永隆六年甲辰公元944年
闽殷君王延政
王审知子,景宗弟。闽景宗永隆五年(公元943年)在建州称帝,国号殷,改元天德。朱文进被手下所杀后,闽旧臣迎王延政为闽主。闽般帝天德三年(公元945年)复国号为闽。同庚南唐攻破建州,王延政治服,闽一火。南唐元宗保大九年(公元951年)死。
天德元年癸卯公元943年
天德二年甲辰公元944年
天德三年乙巳公元945年
楚
公元907年至公元951年
楚为马殷所建,定都潭州(今湖南长沙)。总揽地区有今湖南和广西东北部。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公元951年)为南唐所灭。历五主,四十五年。
楚武穆王马殷
父马元丰。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生。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被后梁封为楚王。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被后唐封为楚国王,都潭州。用后梁和后唐年号。天成五年(公元930年)气死、长年七十九岁。谥号武穆王。葬衡阳。
开平元年丁卯公元907年
开平二年戊辰公元908年
开平三年已巳公元909年
开平四年庚午公元910年
开平五年辛未公元911年
乾化元年辛未公元911年
乾化二年壬申公元912年
乾化三年癸酉公元913年
乾化四年甲戌公元914年
乾化五年乙亥公元915年
贞明元年乙亥公元915年
贞明二年丙子公元916年
贞明三年丁丑公元917年
贞明四年戊寅公元918年
贞明五年已卯公元919年
贞明六年庚辰公元920年
贞明七年辛巳公元921年
龙德元年辛巳公元921年
龙德二年壬午公元922年
龙德三年癸未公元923年
同光元年癸未公元923年
同光二年甲申公元924年
同光三年乙酉公元925年
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
天成元年丙戌公元926年
天成二年丁亥公元927年
天成三年戊子公元928年
天成四年己丑公元929年
天成五年庚寅公元930年
楚衡阳王马希声
马殷次子,母袁氏。唐昭宗乾宁五年(公元898年)生。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即王位,用后唐年号。长兴三年(公元932年)死,长年三十五岁。谥号衡阳王。
长兴元年庚寅公元930年
长兴二年辛卯公元931年
长兴三年壬辰公元932年
楚文昭王马希范
马殷子,母陈氏。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生。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即王位。用后唐和后晋年号。后晋出帝开运四年(公元947年)死,长年四十九岁。谥号文昭王。
长兴三年壬辰公元932年
长兴四年癸巳公元933年
应顺元年甲午公元934年
清泰元年甲午公元934年
清泰二年乙未公元935年
清泰三年丙申公元936年
天福元年丙申公元936年
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
天福三年戊戌公元938年
天福四年己亥公元939年
天福五年庚子公元940年
天福六年辛丑公元941年
天福七年壬寅公元942年
天福八年癸卯公元943年
天福九年甲辰公元944年
开运元年甲辰公元944年
开运二年乙巳公元945年
开运三年丙午公元946年
开运四年丁未公元947年
楚废王马希广
马殷子,马希范向母弟。后晋出帝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即楚王位。用后晋、后汉年号,后汉隐帝乾佑三年(公元950)被杀,谥号废王。
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
乾佑元年戊申公元948年
乾佑二年己酉公元949年
乾佑三年庚戌公元950年
楚恭孝王马希萼
马殷子,马希广兄。后汉隐帝乾佑三年(公元950年)马希萼攻入长沙,杀马希广自强为楚王。次年称臣于南唐,南唐封爵为楚王,用南唐年号。同庚,其弟马希崇囚马希萼于衡山,自强为楚王,称臣于南唐。南唐兵入潭州,二马治服,楚一火。
保大八年庚戌公元950年
保大九年辛亥公元951年
荆南(南平)
公元924年至公元963年
荆南为高季兴所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史称荆南,又称南平。总揽地区有今江陵、公安一带。北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为北宋所灭。历五主,四十年。
荆南武信王高季兴
寄父朱友让。唐宜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生,别号高季昌。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用后唐和吴的年号。后唐明宗天成三年(公元928年)病死长年七十一岁。谥号武信王。葬江陵龙山乡。
同光二年甲申公元924年
同光三年乙酉公元925年
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
天成元年丙戌公元926年
天成二年丁亥公元927年
天成三年戊子公元928年
乾贞二年戊子公元928年
荆南文件王高从诲
高季兴宗子,母张氏。唐明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生。后唐明宗天成三年(公元928年)即位。用吴、后唐、后晋、后汉年号。后汉高祖乾佑元年(公元948年)死,长年五十八岁,谥号文件王。葬江陵龙山乡。
乾贞三年己丑公元929年
天成四年己丑公元929年
天成五年庚寅公元930年
长兴元年庚寅公元930年
长兴二年辛卯公元931年
长兴三年壬辰公元932年
长兴四年癸巳公元933年
应顺元年甲午公元934年
清泰元年甲午公元934年
清泰二年乙未公元935年
清泰三年丙申公元936年
天福元年丙申公元936年
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
天福三年戊戌公元938年
无福四年己亥公元939年
天福五年庚子公元940年
天福六年辛丑公元941年
天福七年壬寅公元942年
天福八年癸卯公元943年
天福九年甲辰公元944年
开运元年甲辰公元944年
开运二年乙巳公元945年
开运三年丙午公元946年
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
乾佑元年戊申公元948年
荆南贞懿王高宝融
高从诲第三子。后梁末帝贞明六年(公元920年)生。后汉高祖乾佑元年(公元948年)即位。用后汉、后周年号。后周太祖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死,长年四十一岁。谥号贞懿王。葬江陵龙山乡。
乾佑元年戊申公元948年
乾佑二年己酉公元949年
乾佑三年庚戌公元950年
广顺元年辛亥公元951年
广顺二年壬子公元952年
广顺三年癸丑公元953年
显德元年甲寅公元954年
显德二年乙卯公元955年
显德三年丙辰公元956年
显德四年丁巳公元957年
显德五年戊午公元958年
显德六年己未公元959年
显德七年庚申公元960年
荆南侍中高保勖
高从诲第十子。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生。后周太祖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即位。用北宋年号。北朱太祖建隆三年(公元962年)死,长年三十九岁。谥号待中。
建隆元年庚申公元960年
建隆二年辛酉公元961年
建隆三年壬戌公元962年
荆南侍中高继冲
高宝融宗子。后晋高祖天福八年(公元943年)生。北朱太祖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即位。用北宋年号。建隆四年(公元963年)降宋,荆南一火。开宝元年(公元973年)死,长年三十一岁。谥号侍中。
建隆三年壬戌公元962年
建隆四年癸亥公元963年
南汉
公元917年至公元971年
南汉为刘岩所建。都番禺(今广州),国号汉,史称南汉。总揽地区有今广东、广西。南汉后主大宝十四年(公元971年)为北宋所灭。历四主,五十五年。
南汉高祖刘岩
别号陟,亦名䶮。父刘谦,母般氏。唐昭宗龙纪元年(公元889年)生。后梁末帝贞明三年(公元917年)称帝,国号越,次年改国号汉,建元乾亨。南汉高祖大有十五年(公元942年)死,长年五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天皇大帝。葬康陵。
乾亨元年丁丑公元917年
乾亨二年戊寅公元918年
乾亨三年己卯公元919年
乾亨四年庚辰公元920年
乾亨五年辛巳公元921年
乾亨六年壬午公元922年
乾亨七年癸未公元923年
乾亨八年甲申公元924年
乾亨九年乙酉公元925年
白龙元年乙酉公元925年
白龙二年丙戌公元926年
白龙三年丁亥公元927年
白龙四年戊子公元928年
大有元年戊子公元928年
大有二年己丑公元929年
大有三年庚寅公元930年
大有四年辛卯公元931年
大有五年壬辰公元932年
大有六年癸巳公元933年
大有七年甲午公元934年
大有八年乙未公元935年
大有九年丙申公元936年
大有十年丁酉公元937年
大有十一年戊戌公元938年
大有十二年己亥公元939年
大有十三年庚子公元940年
大有十四年辛丑公元941年
大有十五年壬寅公元942年
南汉殇帝刘玢
初名弘度,刘岩第三子,母赵氏。南汉高祖乾亨四年(公元920年)生。南汉高祖大有十五年(公元942年)即位,改元光天。光天二年(公元943年)被杀,长年二十四岁。谥号殇帝。
光天元年壬寅公元942年
光天二年癸卯公元943年
南汉中宗刘晟
初名弘熙,刘岩子。南汉高祖乾亨四年(公元920年)生。南汉殇帝光天二年(公元943年)杀兄自强,改元应乾。南汉中宗乾和十六年(公元958年)死,长年三十九岁。庙号中宗,谥号文武光圣明孝天子。葬昭陵。
应乾元年癸卯公元943年
乾和元年癸卯公元943年
乾和二年甲辰公元944年
乾和三年乙巳公元945年
乾和四年丙午公元946年
乾和五年丁未公元947年
乾和六年戊申公元948年
乾和七年己酉公元949年
乾和八年庚戌公元950年
乾和九年辛亥公元951年
乾和十年壬子公元952年
乾和十一年癸丑公元953年
乾和十二年甲寅公元954年
乾和十三年乙卯公元955年
乾和十四年丙辰公元956年
乾和十五年丁巳公元957年
乾和十六年戊午公元958年
南汉后主刘鋹
初名继兴。刘晟宗子。南汉中宗乾和元年(公元943年)生。乾和十六年(公元958年)即位。南汉后主大宝十四年(公元971年)降宋,南汉一火。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死,长年三十八岁,谥号后主。
大宝元年戊午公元958年
大宝二年己未公元959年
大宝三年庚申公元960年
大宝四年辛酉公元961年
大宝五年壬戌公元962年
大宝六年癸亥公元963年
大宝七年甲子公元964年
大宝八年乙丑公元965年
大宝九年丙寅公元965年
大宝十年丁卯公元967年
大宝十一年戊辰公元968年
大宝十二年己巳公元969年
大宝十三年庚午公元970年
大宝十四年辛未公元971年
吴越
公元907年至公元978年
吴越是钱锡开辟的,都钱塘(今杭州)。总揽地区有今浙江一齐,江苏一部。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降宋。历五主,七十二年。
吴越太祖钱镠
父钱宽,母水丘氏。唐宣宗大中六年(公300元852年)生。唐昭宗天助四年(公元907年),后梁太祖封钱镠为吴越王。除天宝、宝大、宝正年番外,用唐、后梁、后唐年号。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公元932年)死,长年八十一岁。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安国县衣锦乡茅山。
天助四年丁卯公元907年
天宝元年戊辰公元908年
天宝二年己巳公元909年
天宝三年庚午公元910年
天宝四年辛未公元911年
天宝五年壬申公元912年
凤历元年癸酉公元913年
乾化三年癸酉公元913年
乾化四年甲戌公元914年
乾化五年乙亥公元915年
贞明元年乙亥公元915年
贞明二年丙子公元916年
贞明三年丁丑公元917年
贞明四年戊寅公元918年
贞明五年己卯公元919年
贞明六年庚辰公元920年
贞明七年辛巳公元921年
龙德元年辛巳公元921年
龙德二年壬午公元922年
龙德三年癸未公元923年
宝大元年甲申公元924年
宝大二年乙酉公元925年
宝正元年丙戌公元926年
宝正二年丁亥公元927年
宝正三年戊子公元928年
宝正四年己丑公元929年
宝正五年庚寅公元930年
宝正六年辛卯公元931年
吴越世宗钱元瓘
别号传瓘。钱镠第五子,母陈氏。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生。后唐明宗长光三年(公元932年)袭吴越王,用后唐、后晋年号。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公元941年)因火灾畏缩而死,长年五十五岁。庙号世宗,谈号文穆王。葬今浙江省萧山县龙山南。
长兴三年壬辰公元932年
长兴四年癸巳公元933年
应顺元年甲午公元934年
清泰元年甲午公元934年
清泰二年乙未公元935年
清泰三年丙申公元936年
天福元年丙申公元936年
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
天福三年戊戌公元938年
天福四年己亥公元939年
天福五年庚子公元940年
天福六年辛丑公元941年
吴越成宗钱弘佐
钱元瓘第六子,母许氏。吴越武肃王宝正三年(公元928年)生。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公元941年)即位,用后普年号。后普出帝开运四年(公元947年)死,长年二十岁。庙号成宗,谥号忠献王。葬龙山。
天福六年辛丑公元941年
天福七年壬寅公元942年
天福八年癸卯公元943年
天福九年甲辰公元944年
开运元年甲辰公元944年
开运二年乙巳公元945年
开运三年丙午公元946年
开运四年丁未公元947年
吴越忠逊王钱弘倧
钱元瓘第七子,母鹿氏。吴越武肃王宝正四年(公元929年)生。后晋高祖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即位,同庚底被废。约于北朱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病死。长年四十五岁。谥号忠逊王。葬会稽秦望山。
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
吴越忠懿王钱弘俶
钱元瓘第九子,母吴氏。吴越武肃王宝正四年(公元929年)生。后汉高祖乾佑元年(公元948年)即位,用后汉、后周、北宋年号。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降宋,吴越一火。北宋太宗端拱元年(公元988年)病死,长年六十岁。谥号忠懿王。葬洛阳贤相里。
乾佑元年戊申公元948年
乾佑二年己酉公元949年
乾佑三年庚戌公元950年
广顺元年辛亥公元951年
广顺二年壬子公元952年
广顺三年癸丑公元953年
显德元年甲寅公元954年
显德二年乙卯公元955年
显德三年丙辰公元956年
显德四年丁巳公元957年
显德五年戊午公元958年
显德六年己未公元959年
显德七年庚申公元960年
建隆元年庚申公元960年
建隆二年辛酉公元961年
建隆三年壬戌公元962年
建隆四年癸亥公元963年
乾德元年癸亥公元963年
乾德二年甲子公元964年
乾德三年乙丑公元965年
乾德四年丙寅公元966年
乾德五年丁卯公元967年
乾德六年戊辰公元968年
开宝元年戊辰公元968年
开宝二年已巳公元969年
开宝三年庚午公元970年
开宝四年辛未公元971年
开宝五年壬申公元972年
开宝六年癸酉公元973年
开宝七年甲戌公元974年
开宝八年乙亥公元975年
开宝九年丙子公元976年
太平兴国元年丙子公元976年
太平兴国二年丁丑公元977年
太平兴国三年戊寅公元978年
北汉
公元951年至公元979年
北汉为刘旻所建。都太原,国号汉,史称北汉。总揽地区有今山西北部、陕西、河北一部。北汉威武帝广运六年(公元979年)为北宋所灭。历四主,二十九年。
北汉世祖刘旻
初名崇,后汉高祖刘知远弟,沙陀族。唐昭宗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生。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公元951年)郭威灭汉建周,刘崇在太原称帝,用后汉年号。后汉高祖乾佑七年(公元954年)病死,长年六十岁。庙号世祖谥号神武天子。葬交城北山。
乾佑四年辛亥公元951年
乾佑五年壬子公元952年
乾佑六年癸丑公元953年
乾佑七年甲寅公元954年
北汉睿宗刘钧
刘旻次子。初名承钧,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公元926年)生。后汉高祖乾佑七年(公元954年)即位,沿用后汉年号,后建元天会。北汉睿宗天会十二年(公元968年)优郁死,长年四十三岁。庙号睿宗,谥号孝和天子。
乾佑七年甲寅公元954年
乾佑八年乙卯公元955年
乾佑九年丙辰公元956年
天会元年丁巳公元957年
天会二年戊午公元958年
天会三年已未公元959年
天会四年庚申公元960年
天会五年辛酉公元961年
天会六年壬戌公元962年
天会七年癸亥公元963年
天会八年甲子公元964年
天会九年乙丑公元965年
天会十年丙寅公元966年
天会十一年丁卯公元967年
天会十二年戊辰公元968年
北汉少主刘继恩
刘钧养子,父薛钊,母为刘旻之女。后汉睿宗天会十二年(公元968年)即帝位,用刘钧年号。继位后两个多月被杀。谈号少主。
天会十二年戊辰公元968年
北汉威武帝刘继元
刘钧养子。本姓何,与刘继恩为同母异父弟兄。后汉睿宗天会十二年(公元968年)即位。后汉威武帝广运六年(公元979年)降宋,北汉一火。约死于北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谥号威武帝。
天会十二年戊辰公元968年
天会十三年己巳公元969年
天会十四年庚午公元970年
天会十五年辛未公元971年
天会十六年壬申公元972年
天会十七年癸酉公元973年
广运元年甲戌公元974年
广运二年乙亥公元975年
广运三年丙子公元976年
广运四年丁丑公元977年
广运五年戊寅公元978年
广运六年己卯公元979年
#古代天子#
- 2024-12-2512月24日基金净值:银华富裕主题搀杂A最新净值4.2625,涨1.41%
- 2024-12-2512月24日基金净值:大澄净熙利率债A最新净值1.0734,跌0.15%
- 2024-12-2512月24日基金净值:兴全营业风景LOF最新净值3.487,涨1.57%
- 2024-12-2512月24日基金净值:博时信用债纯债债券A最新净值1.1492,跌0.04%
- 2024-12-25日本将放宽对华签证:新设10年旅游签等